工联网消息(IItime) 新产业是指应用新技术发展壮大的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,具有创新活跃、技术密集、发展前景广阔等特征。近日,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联合科技部、国家能源局、国家标准委印发《新产业标准化领航工程实施方案(2023-2035年)》(下称《实施方案》)。《实施方案》聚焦8大新兴产业9大未来产业,统筹推进标准的研究、制定、实施和国际化。
明确时间点,实施“三步走”战略
《实施方案》提出2025年、2030年和2035年的“三步走”目标:到2025年,支撑新兴产业发展的标准体系逐步完善、引领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标准加快形成。共性关键技术和应用类科技计划项目形成标准成果的比例达到 60%以上,标准与产业科技创新的联动更加高效。到2030年,满足新产业高质量发展需求的标准体系持续完善、标准化工作体系更加健全。新产业标准的技术水平和国际化程度持续提升,以标准引领新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效能更加显著。到2035年,满足新产业高质量发展需求的标准供给更加充分,企业主体、政府引导、开放融合的新产业标准化工作体系全面形成。新产业标准化发展基础更加巩固,以标准引领新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效能全面显现,为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提供有力保障。
聚焦新兴产业,明确重点任务
《实施方案》主要聚焦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标准化工作,形成“8+9”的新产业标准化重点领域。其中,新兴产业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、新能源、新材料、高端装备、新能源汽车、绿色环保、民用航空、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等8大领域;未来产业聚焦元宇宙、脑机接口、量子信息、人形机器人、生成式人工智能、生物制造、未来显示、未来网络、新型储能等9大领域。
《实施方案》根据不同阶段的发展要求,明确五大重点任务:一是建体系,完善高效协同的新产业标准化工作体系,主要包括协同推进新产业发展战略、规划、政策、标准实施,协同推进新产业各类型标准研制,协同推进新产业标准全生命周期管理,协同推进新产业技术基础标准化建设,协同推进新产业标准化技术组织建设与管理,协同推进大中小企业标准化融通发展等六项具体工作。二是强能力,强化标准支撑产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能力,提升标准与产业科技创新联动水平、提升先进适用科技创新成果向标准转化水平、提升标准制定质量水平、提升标准制定效率水平等四方面工作。三是抓新兴,全面推进新兴产业标准体系建设,明确新一代信息技术、新能源、新材料、高端装备、新能源汽车、绿色环保、民用航空、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等8个新兴产业重点标准研制方向,并以专栏形式细化分解标准研制重点。四是谋未来,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标准研究,提出元宇宙、脑机接口、量子信息、人形机器人、生成式人工智能、生物制造、未来显示、未来网络、新型储能等9个未来产业标准研究方向。五是拓空间,拓展高水平国际标准化发展新空间,主要有扩大标准制度型开放、加快国际标准转化、深度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、推动构建良好的国际标准化合作环境等四项工作。